交大主页 | OA系统 | 信息门户 | 教师主页 | 思源信箱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综合平台>>西安交大环境指数>>科研动态>>正文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6》内容介绍

2016年11月21日 11:40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 点击:[]


2016年《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是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继2015年《中国环境综合评价报告》首次发布后的第二版报告,该报告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袁晓玲教授的带领下,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的成员参与研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大量调研的最新成果。报告的完成过程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大力支持,陕西省科技厅的指导,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以及陕西各地市环保局的指导和帮助。

袁晓玲教授发布2016年《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本次发布会,系西安交通大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第二次对外跟踪发布“西交大环境指数”。西交大环境指数结果显示:

2000年—2013年,全国环境质量总量指数不断上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2011年后全国环境质量总量指数上升幅度减小,环境质量恶化速度减缓,说明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八大区域环境质量总量指数演变与全国相似,但区域间环境质量差异大,不仅地理距离大的区域间环境质量差异大,而且地理位置临近的区域环境质量差异也不小,说明生产布局是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非地理位置;北京、天津和上海的环境质量总量指数先上升后下降,环境质量改善趋势明显,其余区域的环境质量总量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环境质量并未改善,省域间环境质量差异大。

新报告对西交大环境指数的构建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做了三个方面调整:

首先,调整了评价指标。以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四种“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基础,增加六种一般污染物——烟粉尘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生活垃圾清运量、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构成污染排放的指标体系。与旧体系相比,新体系更能反映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方面和政策关切,也能更准确的体现我国的污染排放状况;在环境吸收因子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去掉森林覆盖率这一相对指标,将林地面积替换为森林面积,全部选取绝对指标评价,便于后续的多维指数计算。

其次,在构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也称总量指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人口和空间三个角度,构建多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环境质量的好与坏。

最后,更注重区域、省域指数的排序。为了便于公众对于报告的解读,区域、省域的指数排名采用“升序排列”,指数值越小,排名越靠前,环境质量越好。

新版报告还具有以下两个新特点:

第一是政策相关性。报告中一再强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两个重要工具。报告的分析也着重关联两个政策工具的实施与环境质量改善的相关性,尝试从政策工具的角度解读我国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

第二是多视角。报告的评价视角是多层次的,以整体视角看待环境质量是一个层次,从正(环境自净)反(污染排放)两个视角界定环境质量是另一个层次。新版报告强调某一区域具备“低污染、高自净”的特征才有可能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以往依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单一政策工具已不能满足新环保形势下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环境质量的重新界定可以丰富我国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工具。污染总量控制制度加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工具组合应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上一条:参会专家对《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6》的评价 下一条:《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6》发布暨研讨会顺利举行

关闭

您是本站第
12824253
位访问者,当前 人在线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4号 电话:029-82656840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