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OA系统 | 信息门户 | 教师主页 | 思源信箱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资讯>>学院新闻>>正文

【博文有约】第47期 校友杨华辉董事长专访

2018年06月28日 15:05  点击:[]


【嘉宾简介】杨华辉,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兴业证券董事长。先后就读于厦门集美财经财税系、复旦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现就任兴业证券董事长,同时被聘请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客座教授。杨华辉董事长在金融各领域的从业经历丰富,并横跨证券、银行、信托等多个行业,曾担任兴业证券公司上海业务部总经理、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兴业银行杭州分行行长、兴业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从业年限超过26年,拥有丰富的金融综合化管理经验。近年来,积极致力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Q1、您在1992年成为第一批证券业务经纪人,并于去年就任兴业证券董事长,目前您已经在证券行业深耕了将近27年,一路风雨兼程,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证券行业的成长与发展,那么您觉得目前中国证券行业总体发展形势怎么样,未来又会向哪些方向发展与创新呢?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的采访。提及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到中国的资本市场。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正式标志着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正式起步。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发展二十多年,年限不短,也算初具规模,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资本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们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计划经济,所以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量偏少,市值偏低。此外,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很少,在这方面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前段时间去美国考察了纽交所和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从全球范围上对比发现确实差距明显。但是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定位,我认为上升空间巨大。十九大以来,中央和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的金融改革方面,直接融资比例应提高,直接融资在整个金融业发展中要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我作为一个证券从业者,可以做出判断,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前景也非常好。

Q2、在您的工作经历中,有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比如筹建兴业证券公司上海业务部、筹建兴业银行省外上海分行,主持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筹建工作。您在这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您是怎么克服的呢?

大家现在提到上海,都很羡慕,但92年的上海其实还很落后,并不像现在大家所想象的这么美好。当时我很年轻,到上海时才26岁,到上海组建兴业证券上海管理总部以及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多挑战。当时上海资本市场刚对全国开放,在外省市的金融和证券机构中,我们是第一批进驻上海的,所以我们要从零开始,组建一个机构确实面临多方面的考验。

就当时的金融环境而言,资本市场处于“刚出门”的状态,法律和制度很不健全。那个年代没有中国证监会,只有人民银行。中国资本市场该怎么做,从法律到制度层面乃至国家层面上都没有明确的规范,只能依靠上海与深圳这两个地方政府颁布的一些有关股票发行、交易以及交易所的相关规则进行运营。在这样的环境下,组建机构和开展业务确实是无章可循,可以说只能在全新领域里初步探索,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时中国金融业里专业的证券公司很少。我当时所在机构是兴业银行总行证券业务部,经过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实行混业经营,根据现在的说法叫综合化经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制度与监管无章可循,只能通过与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共同探索进而一步步形成规范。

第二金融领域知识很缺乏。现在我们不管是通过上网、图书馆资料都能够很容易查询到有关资本市场的知识。但在当时,整个中国基本上找不到一本完整的介绍中国资本市场的图书,无法找到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的参考。唯一的参考可能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上海、深圳这两个地方颁布的一些文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开展业务的实践中逐步探索。

第三缺少从业人员。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很难找到足够的从业人员来从事资本市场业务。所以当时很多从业人员都是我们从学校里招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自己培养,在工作中通过带教的形式培养他们成为专业人员。我们一到上海,就在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大等学校招了一批应届毕业生来进行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也非常大。

第四,当时技术条件落后,能够完成金融市场的交易,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现在计算机网络很发达,资本市场交易都是用网络用卫星来传输股票行情。但那个时候计算机不发达、功能落后,股票行情是通过有线电话来模拟交易。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通过电话传到西安,会导致两边市场信息传递相差十分钟左右,而且大家知道电信网络是很容易中断的,因此有时还要用电话来报送市场相关问题,报送到西安后,西安证券公司营业部才能给客户广播,从技术方面来说,当时非常落后,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五,当时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我记得刚到上海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有八只股票,交易量不是很大,参与股民非常少,所以整个市场容量或者市场交易量也很少,从现在的角度看当时很多机构都处于赔本的状态。

但我们经济实力在上海的金融机构里算是比较好的,我们还参与了上海当地第一批的股票认购证的发行,积累了一批上海当地客户,所以我们兴业总体上发展比较好。

Q3、我们了解到,您先后在税务、证券、银行、信托等多个领域从事工作,每一次跨越领域都非常富有挑战性,那么如此丰富的从业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样的感悟呢?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一开始学的专业是财政税务,后来因为组织需要,我调到银行,再到后面又从事信托、证券方面的工作。当然这些领域从大方向上看都属于金融业,但事实上差距很大。大家都知道,银行业是我们中国金融业里面总量最大,对政治经济、个人生活影响最大的行业;信托则是目前中国金融业第二大行业,甚至比证券业的规模还大;资本市场中的证券业极具专业化,也属高风险行业。结合多年从业经验,我对大家主要有两点建议。第一,要善于培养强大的学习能力。无论大家之前学什么专业,取得什么样的学历,今后的工作当中学习能力是第一位。大家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明显滞后。尤其是在随着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金融交易手段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学校所学的知识仅能够为大家提供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在日后工作中仍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工作技能。所以我一直强调学习能力,要把学习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是岗位还是行业的变化,我们都可以很自如的应对。第二点就是,年轻人要敢于挑战自我。当年我选择从公务员机关调到商业银行工作时,其实很多人比我优秀,但是他们不敢跨出这一步,不能打破原有思维。八九十年代,大家认为能当上公务员,就相当于拥有“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这是很荣耀的事,到企业去工作,即使是很好的金融企业,也不能与当公务员相比。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学而优则仕”,但是我认为年轻人应该解放思想,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积极挑战自我以实现创新。想要在一个行业中取得成功,学习、模仿别人只是基础,真正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所在行业的实践情况,所在机构的资源禀赋,不断超越、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一次转型中从容面对,把握机遇,提高成功几率。

Q4.最近中美贸易战无疑是所有经济参与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您认为中美间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会对中国经济和股市带来哪些影响呢?

今年4月份我专门到过美国,在此期间,我与美国的贸易代表罗斯先生在机场见面,也曾谈及这一问题。中美贸易战从4月份到现在持续不断,尤其在这两天进一步升级。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摩擦,特别是贸易战对中美两国都不是好事,尤其在整个世界经济目前复苏还比较缓慢的情况之下,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很大。中美两国贸易战使全球都高度紧张,特别是欧盟和日本都不愿意看到中美经济出现这种状况。中美贸易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也是两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积累所形成的问题。美国基本上是以高端技术、服务业为主,而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二三十年最主要还是以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为主。所以我们和美国互补性很强,但为什么会形成贸易逆差?为何美国反应这么强烈呢?

第一个方面,美国以高端的制造业、高精尖产业对中国出口采取限制措施,而我们出口到美国的物品都是他们老百姓日常所需,需求量很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东西美国不肯卖,但我们卖给美国的都是他们老百姓所需,这就形成一种美对中出口少,中对美出口多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大,包括对其就业也产生较大影响。大家知道特朗普的执政理念是美国优先。这种优先不仅是经济优先,它是指美国要保持在全球军事、文化各领域的优先。中美贸易问题事实上就是特郎普“美国优先”这一执政理念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第三个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因长期以来两国经济结构不同所引起。最终这个问题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股市有多大影响现在还很难完全估计,但是之前股市下跌,说明我们国内反应很强烈,国际市场也有反应,但中国市场反应比较大,说明我们资本市场比较脆弱。

为什么贸易战会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1.贸易服务业是我们整个经济重要的支柱之一,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持续打贸易战,很多外向型经济占比比较高的省份、上市公司的业绩会遭受比较重大的影响。2.贸易战对我们国内就业形势也会带来很大影响。贸易企业里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用工需求量较大,因此资本市场在应对中美贸易方面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强调,上市公司要转型,应在主营业专业化方面有所提升。过去中国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在于,由于几年前整体银根比较放松,大部分上市公司拿钱容易,拿到钱以后没有地方投,往往投到房地产或其他方面,这就造成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非常虚弱。希望中美贸易战结束后,我们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能够真正专注主业,提升主业在各自营业收入当中的占比及公信度,使其盈利能力和质量得到提升。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上市公司的质量、盈利能力如何。所以从某种角度上看,贸易战也正在倒逼中国上市公司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中国企业要发展,就要抓住中国内需,我们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过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如今我们应开拓符合我们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强化内需,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质量得以真正提高,使资本市场发展更加的健康。独角兽企业和在境外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引导回归,这是我们应对当前中美、乃至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非常重要的举措。这种回归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也能为国内证券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上市产品和品种。

虽然要比较准确的预测中美贸易战的走向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应该保持自信。首先,中国通过40年改革开放,整体国力、经济实力已排名全球第二位,即使打贸易战,我们也有底气。其次,中国打造自己的内需市场对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最后,中央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从过去以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为主要业务和贸易合作对手,转向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纳为主要伙伴,这将为中国开启下一轮经济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所以总体上来说,对于中美贸易战,我相信中美双方都并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但在博弈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加强与美协调,尽可能以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做好两手准备,开发其他市场,同时开发国内市场,使中国能够保持平稳经济发展。

Q5、您刚刚提到我国资本市场也在积极引进独角兽企业,但是我们看到,例如360、工业富联等上市股票最近“割韭菜”也比较严重,那么在引进独角兽上市或CDR上市时,是否应该首先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呢?

答: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实行的时间比较短,我们目前现有的发行和上市制度,确实还不是很完善,当然也不仅限于大陆市场,香港市场也是一样,比如说,阿里巴巴之前本来计划在香港上市的,之后也遇到了一些制度上的障碍。所以,想要让优质的公司回归到我们的A股市场上市,甚至引进国外的公司到我们A股市场上市,我们的发行和交易制度都需要作出很大的改进和创新,甚至要做一些重大性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把优质的公司,尤其是在新型科技方面发展突出的公司留在国内,同时让一些优秀的境外公司回归到国内。近几个月来,证监会已经开始在这个领域里进行探索,并且加大了力度,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里,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这些领域的制度创新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并且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Q6、《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经有近两个月的时间,银行非标、表外理财规模都已大幅缩减,您认为监管趋严会对资管行业理财产品的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我曾经也做过资管业务,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确实是乱象丛生,在过去的金管模式下,金管制度不一致,标准也不一样,因此造成了整个资管行业出了不少问题。这一次《资管新规》的调整,是由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的审改办会议来审议的,这次调整是由最高层级来制定的,足以看到国家的重视程度。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以后,尤其是银监会、保监会合并以后,在新的体制之下对《资管新规》的重新修订,我认为会对资管行业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重大改变。资管行业不仅关系到金融机构资产的安全和流动性问题,也关系到投资者,包括成千上万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目前,资管业务的总量在市场中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资管新规》落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巨大的作用。因为资管业务的经营范围很广,如果这个领域出现风险,对整个中国的金融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所以说,在各个金融领域,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甚至是期货的资管,都要按照新的规定来规划。第二,有利于投资者在同样一个市场准入标准之下来判别投资产品的市场风险和真正的收益。一方面,在原来的资管标准和金管之下,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各类投资者对于不同金融机构所发行产品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多,也不能从各种角度去辨别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过去的资管产品的高流动性,往往会让人忽视其真正风险,我们一般认为,没有流动性意味着风险很大,但是流动性太强,就会忽视其风险,前一秒买进,后一秒就能卖出去,大家都认为风险不会在自己身上,甚至认为风险趋近为零,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只要传到你的手上出了问题,你就传不下去了,市场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巨大的风险,一旦在这个庞大的总量之下出现了风险就是非常可怕的。第三,有助于资管产品穿透到底层资产的质量上。在这样的新规之下,不仅发行机构要了解资管产品底层产品的质量,投资者也要真正了解,这样投资者对于所购买的产品的质量就会更加关注,不是仅仅关注收益和能不能交易的问题,而是真正了解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最终的风险和底层产品的质量到底是怎样的,这样才能使整个资管业务回归到本源,不是像击鼓传花式的一个流动性非常高、紧张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穿透到这个产品的底层资产本身的质量和收益。所以,《资管新规》对中国金融机构及资管产品发行者和投资人的理念、操作规范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认为这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规范市场行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Q7、老师,您刚刚提到资管新规有助于加强投资者在进行金融领域投资时对于风险的判断。而资管新规提到应打破刚兑思维,这样不就增加了普通投资者的风险了吗?

答:为什么资管新规要强调买者自负的规矩?做资管产品,发行人和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是披露信息。信息完整、及时地披露后,投资者需要自己进行一个判别。我在前面也提到投资者应关注产品底层资产的质量。过去,投资者自以为风险很小,投资产品能够容易地交易出去。而新规强调的买者责任自负,提醒了投资者购买资管产品过程中,要关注所购买产品的底层资产,不能只看收益,也需要关注其流动性好不好;这就真正回归到资管产品的本质。过去投资者更多地关注于:第一,某产品是否由金融机构发行;第二,产品收益有多高。第三,买到之后能不能转让。这些都看好以后,就可以去投资。而新规出台后,投资者自己对于产品的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和过去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Q8、您之前提到,对于一些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来说,一些素质是必须具备的。譬如勇于自我挑战,善于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那么您认为,对于想要进入金融领域工作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的素质?

答:除了我之前提到过的学习能力等之外,我认为首先需要有甘于平凡的心态。对于毕业名校的学生,在刚刚步入职场时,在自我人生设计的起点上,需要一个很好的心态。不要刚步入职场,就给自己较高的定位。每一位很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很平凡的起点开始工作的。他们最初做着很平凡的事情,在平凡的工作中积累提升自己,最终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所以,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刚刚步入职场时,对于自己的初始定位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

其次,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现在,刚毕业的学生,尤其是高学历的学生,其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但动手能力有所欠缺。实际上,刚毕业的学生在理论上很难做出创新,主要因为缺乏实践的磨练。我希望,同学们可以以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从而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不忘理论,同时重视实践必能有助于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以及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最后,要善于跨学科融会贯通。现在很多学生在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直深造。从本科,硕士乃至博士,一直都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甚至一直在同一个专业学习。而工作后所面临的挑战,往往需要多学科融合的能力来解决,需要跨专业,多学科的人。以兴业证券来看,过去招收的员工,大多是经管背景的学生;而现在,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资本市场中,我们所面临的上市公司来自于各行各业,所以现在兴业证券所招收的人员基本上涵盖了文、理、工科各个领域。而在同一个领域的人,对工作的适应性是比较差的。所以我希望刚毕业的学生工作后,能在原有的专业领域基础上,进行跨学科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把不同学科的业务融会贯通,在工作当中才能够得心应手,这对于刚步入职场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非常感谢杨华辉董事长能够做客博文有约,我们折服于杨老师精辟的见解,更敬佩杨老师渊博的学识,本次访谈不仅使我们学习到很多前沿的知识,也为我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了明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定谨遵杨老师的谆谆教诲,不断学习实践,始终勇往直前!

 

经金学院

2018年6月28日

上一条:华夏保险陕西分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签署战略合作 下一条:经济与金融学院李江龙教授论文在Energy Economics正式刊发

关闭

您是本站第
12824021
位访问者,当前 人在线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4号 电话:029-82656840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