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经济学社

博文有约第93期|上海交通大学凃俊教授专访

【嘉宾介绍】凃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及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教授。凃教授2004年获得华盛顿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加入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凃教授主要从事行为金融、金融科技、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金融计量、资产定价、投资者情绪、媒体和资本市场、资产回报预测、投资组合管理、公司金融等研究。凃教授在金融经济学杂志(JFE)、金融研究评论(RFS)、财务定量分析杂志(JFQA)和管理科学(MS)发表多篇学术成果。凃教授的研究曾获得多项奖项,包括金融研究评论(RFS)2015—2016 年度最高阅读次数奖和最高被引论文奖等。凃教授目前兼任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副主编(2018年1月-)、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副主编(2021年1月-)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领域主编(2013-)等职务。

Q1:凃老师您好,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金融创新与用户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A1:我在上海和上海数据交易所有很多交流合作,我们深刻认识到数据交易所在制定数据价格时对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视。数据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外部性的特殊资产,其在企业间乃至政府与企业间的共享,对于打破数据孤岛、提升社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数据隐私保护同样不容忽视,它关系到个人权益和社会信任的构建。

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重点在于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广泛应用与用户隐私安全的双重保障。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数据脱敏、匿名化、差分隐私和同态加密等大数据隐私保护关键技术,以及通过数据外部性的研究,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同时,我们也强调数据产权框架的确立,以促进数据的资产化和交易流通,这不仅涉及公共数据和私有数据的权益保护,也关乎原始数据与衍生数据的权益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推动数据要素收益的全民共享,确保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实现之间的平衡。通过科技创新赋能用户隐私安全保护,例如在数据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数据隔离、加密和敏感权限管控。此外,我们还将加强数据访问控制,确保数据只能被授权用户访问和使用,同时提高数据使用的透明度和可追踪性。

Q2:您认为金融科技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绿色普惠金融,以实现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可持续性?

A2:为了实现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可持续性,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绿色普惠金融的号召,投入相应资源进行发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让金融服务深入到偏远地方,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Q3:关于新技术的估值问题,您曾提到过度自信会导致对新技术价值的高估,但是新技术的价值很可能伴随着后续配套科技的不断发展才能得以显现,在这种矛盾下该怎样估计新技术的价值呢?

A3: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及中银科技金融学院的教授,我深感我们学院肩负着通过金融手段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使命。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对科技公司进行合理估值显得尤为关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创新领域,对于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期望。

对于优秀企业,我们应给予适当的高估值,这不仅有助于其更有效地融资,还能促进其快速发展。这是国家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期待。在新技术的估值方面,我们认为可能需要探索新的方法论,例如利用大数据和大模型技术,以突破传统估值方法的局限。传统方法在对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估值结果不准确。

科技公司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期权,它们拥有革命性的新兴技术,一旦这些技术得以实现商业化,将能够为多个行业带来赋能效应,释放巨大的潜力。因此,我们学院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新的估值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科技公司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Q4:关于如何防止过度依赖大数据算法决策的问题,您建议结合传统的基本面分析来防范大数据算法可能出现的失误。然而,考虑到大数据算法通常能整合比传统基本面分析更广泛的信息,人们或许会担忧,使用数据量更少的基本面分析去调整或校验大数据算法的决策,是否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降低了决策的准确性?

A4:在当前学术研究领域,众多学者正致力于将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与金融理论相结合,以期在金融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与突破。例如,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正通过这一跨学科研究,探索金融理论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在大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极端或不可靠的数据点,而大型机器学习模型可能缺乏金融或经济理论的支持来识别和处理这些数据。因此,必须借助经济理论来筛选和剔除这些不可靠的数据,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模型的可靠性。通过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大数据,为金融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数据支持。

Q5: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提出要对中国在原先基础上再加征60%的关税,您怎么看这些外部因素对国内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

A5:面对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变化,特别是美国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60%的关税,我们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不沉溺于无益的抱怨。在战略层面,我们应保持信心,而在战术层面,则需细致应对。

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增长,已积累了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并与全球经济体系深度融合。即使面临美国提出的“脱钩”挑战,中国依然拥有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前瞻性布局,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有效的缓冲机制。同时,我们还需着力推动国内经济循环,激发内需潜力,特别是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不仅对中国构成挑战,同样也会对其自身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期而言,这种单边主义行为难以持续,最终可能会促使美国重新考虑并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基于此,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保持乐观态度,坚信通过积极应对和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将继续沿着稳健增长的轨道前进。

Q6: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大问题,您对在校学生尤其是经管方向学子的未来职业发展有何经验和建议?

A6:在当前金融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中,我们不得不承认,金融业正经历着一个被称为“寒冬”的时期,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业的核心地位和其对经济体系的重要性。金融业不仅是经济运转的润滑剂,也是企业成长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此外,养老金融、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领域同样依赖于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来发掘优质项目,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面对未来,金融行业不能再依赖于过往的盈利模式和高薪酬结构。我们鼓励年轻一代的金融从业者保持乐观态度,将当前的形势视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一时期,他们应当专注于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内在素质,以便在未来的金融行业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通过不断修炼内功,他们将能够为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首页 数据库 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