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即“交大指数”。
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以往评价环境质量的文献中,无论是单指标评价还是多指标评价,都将环境污染等同为环境质量。然而却忽视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环境结构与状态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程度时,环境系统可以籍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污染物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通过这些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浓度,减小甚至消除了污染物的毒性,这种能力就叫环境自净能力。而环境质量则是环境污染和环境自净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视角的混淆导致了研究范畴的缺失。环境质量评价中环境吸收的缺失,导致环境质量评价的失衡,降低了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早在2005年,我们建立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吸收的厂商区位选择模型,作为环境吸收研究的尝试;2011年,我们综合考虑了污染排放、污染治理与环境自净能力三项指标,从综合排放净化视角对中国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界定了环境污染、吸收因子的关系,迈出了环境吸收研究的第一步,但这些研究缺乏统一的研究框架,系统性分析不足,研究深度和广度也有限,对环境吸收因子的内容、范围、传导机制仍未涉及,评价方法原理也有待改善。
该指数体系是对中心前期研究工作的一个扩展和完善,以环境系统的自净原理为基础,研究环境自净能力影响环境质量的范围、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