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OA系统 | 信息门户 | 教师主页 | 思源信箱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资讯>>学院新闻>>正文

【博文有约】第87期|亢延锟老师专访

2024年04月01日 14:37  点击:[]


【嘉宾介绍】亢延锟,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在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Research Policy、《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南开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担任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论丛、产业经济评论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Q1:您最初是怎样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促使您深入学术研究领域的

A1:我当时报考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是经济学基地班,这个专业有一个好处在于大三就分学业导师。幸运的是,我碰到了一个当时正在上升期,现在发展很好的老师作为我的导师,带我做了很多研究。另外我接触到了一些经济学的通俗读物,包括科斯、张五常的一些小册子。我觉得经济学的理论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大部分可以看懂理解,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体会到经济学理论对人行为的影响。当我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个领域之后,就想探索这个领域、这个学科更深层次的奥秘,然后就走向学术研究道路了,其实一开始是误打误撞,在之后的过程中渐渐地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Q2:当前部分同学对于经济学专业感到有些迷茫,对此您有何建议?

A2:同学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你是否要以学术为业,如果不想以学术为业,只是单纯的去学习这门学科,我觉得没什么太大问题,按照培养计划正常走下去即可。其次,重要的是,思考你想在这段学习里得到什么能力的提升。我一直觉得经济学要培养一种经济学的思维,这种思维是贯穿于一生的,远比你专业课考了多少分更为重要。如果你真的要以学术为业的话,就需要遵从学科的发展规律,以它的学术标准接受学术训练,而这些都是比较体系化的。当前,同学们还是需要考虑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因为不同的职业规划对于你如何去度过这3年或4年是完全不一样的。

Q3培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处吗?

A3:培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经济学是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现象的科学,我们人的行为其实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喝咖啡,来上课,吃饭等都是人的行为,但是经济学就在告诉你,你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有一套逻辑的。

我举个简单例子,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观察过,回民街的饭馆里有很多小孩在端盘子,他们大多都是店主的孩子,在帮助父母打理生意。在国内这种情况可能还比较少,但在国外你会发现很多旅游景点都会有小孩子在做些小生意,此时你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不去上学?很显然他们在上学和工作中选择了后者,因为人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既工作又去上学。他会选择工作而不去上学,意味着对他而言工作的收益要比上学的收益更大,在现阶段工作可以挣钱,也就意味着上学的机会成本很大。你会发现,当一个低技能的服务业在扩张的时候,实际上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也在上升。所以说,当面临是选择工作赚钱还是继续上学的时候,对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而言,可能会相对短视一些,会放弃长久的人力资本积累,但这对于跳出贫困陷阱是不利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和现实结合的例子。

Q4:您对我们的研究数据选取以及获取什么指导意见

A4:我们做研究基本上是在用二手数据,不太可能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至于我们如何去理解这种数据上的不平等,在学术上有个词叫做科学民主化。科学民主化的意思是说,其实在学者的内部是有高度不平等的,比较厉害的学者可能会有更多的资源,更多更好的数据,那作为普通的研究者,可能没有办法去取得第一手的数据。我在自己的研究中也探讨了此问题,我利用《中国工业经济》杂志开放源代码的政策来研究究竟是谁从信息公开中受益。我发现来自非重点大学的研究者,能够更多地从顶级期刊的数据公开中获益,这实际上就是科学民主化的一个过程。

对于普通人和学生而言,获取数据对于研究至关重要。然而,可能你所需的数据你无法获取,甚至你的导师也无法获取。在数据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我认为普通人应该积极与拥有数据的人沟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分享你的想法并进行一系列合作。因此,在当前信息通信发达的环境下,数据获取不应成为学术研究者的主要障碍。我们拥有多种不同的数据获取方式,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分享想法,如果你的想法足够好,我认为数据获取不会成为问题。

Q5:教育公平人力资本方面是如何衡量的?教育公平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A5:经济学研究涉及多个核心领域,其中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等。理论上,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经济增长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表明在经济发展初期,不平等可能会加剧,但随着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不平衡将会减少,这也是我们观察到的基本趋势。谈到教育公平时,一个概念应该是搞清楚什么是公平,约翰·罗尔斯提出了“无知之幕”,只有在每个人都受到无社会差异的对待时,正义才会出现。在讨论教育公平时,我们讨论的重点是机会的公平。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绝对公平将不会产生激励,这反而对社会福利的提升有害。因此,我的研究主要关注机会公平,即尽管个体间存在财富和资源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应当是个人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而不是由于出生地、性别或其他不可改变的条件造成。机会不公平的解决关键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旨在降低由于出生地、家庭背景等因素导致的不公平,通过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发展。

Q6:在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如何确保这些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经济包容性产生最大化的影响?

A6:在我的课上,我强调了产业政策的重要性。我提到产业政策的成功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举个例子,老师想要学生认真学习,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了解好好学习对他们的影响和价值。只有当双方都认识到这一点时,激励才能产生相容性,而这对于政策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激励不相容,政策可能会偏离原本的目标,因此,政策的实施必须确保激励相容性,否则其效果将受大打折扣。

Q7:如今各行各业就业形势都非常的严峻,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阶层固化分化的现象也较为明显,您觉得导致目前就业严峻形势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会持续多长时间呢?此外,是否对于所有阶层都是如此严峻呢?

A7:在产业经济学研究生一年级开学典礼上,我给大家讲过什么是“内卷”,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自我循环的一种体制。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农业中,技术、土地和人力是决定产出的主要因素,当技术难以快速发展时,人力和土地成为提高产量的主要手段,但随着人力的增加,边际产出递减的情况出现,导致人均贫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非技术因素如出身背景、学历等成为选拔标准,但并不一定与社会产出直接相关,只是简单的筛选方式。现阶段社会中的“内卷”,其实就是供给增加而需求未跟上时出现的供给过剩。解决“内卷”问题需要在个人层面构建差异性,成为不可替代的投入品,但从宏观角度看,“内卷”问题的解决还需经济增长点的出现和需求的恢复。

Q8: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统筹发展。您认为在产学研合作中,哪些因素是高校发挥创新作用的关键呢?您觉得这种模式对高校创新还是企业创新更具有红利呢?

A8:产权不明晰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低转化率可能源自两方面。首先,可能是因为高校与社会未能进行有效对接。在创新体系中,企业、高校和政府各自承担不同责任,高校主要从事基础研究,而企业负责应用研究和实践,但高校常缺乏与企业对接的机制。其次,高校管理体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高校的发明专利非个人所有,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老师常常会缺乏转化动力。因此,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要创新政策,鼓励激励真正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发展有转化前景的专利,同时也不能仅仅简单地追求数量。

企业更加看重产品的知识产权。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说,专利并非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但对企业而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利润,即创造租金。这种租金实际上是垄断利润,只有在具有创新和比较优势时,企业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租金。如果企业无法创新或获得租金,就不得不退出市场。因此,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因为外部性问题就没有企业愿意创新了。

 

 

                                                                                                               经金学院

                                                                                                             2024年4月1日

上一条:【庆祝建校128周年暨迁校68周年系列活动】学院举办“乐享运动迎校庆”春季运动会 下一条:经金学院团委荣获2023年度“组织建设与创新特色团委”称号

关闭

您是本站第
13461359
位访问者,当前 人在线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4号 电话:029-82656840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