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专业介绍 - 正文

经济学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1-06 点击:

一、专业情况

1专业相关行业信息及未来发展前景

经济学专业主要对应的是国民经济行业中的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学生毕业后将近50%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知名研究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主要学科范围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党政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其他各类工商企业工作,从事经济管理、决策咨询、金融服务等工作。

2我校该专业历史和整体实力,如排名,学科评估结果等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溯源到南洋公学的商科和中文版《国富论》的出版,1994年正式成立了经济学系,设立经济学本科专业。现已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时,设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着完整的贯通式教育培养体系。在“软科”本科专业排名中,经济学专业长期位居A类序列;在2024年“软科”学科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学理论经济学为B+;在第五轮教育部学科排名中为B-。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与商学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成为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中国大陆的第四所高校。


二、师资队伍

经济学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22人,包括教授6人、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1人入选陕西省“三秦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校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入选校级青年优秀人才计划。聘请3位海外知名经济学家担任兼职教授,其中1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短期项目。近年来,经济学系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和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Economica等国内外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主持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等奖项10余项,编写《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教材10余部。


三、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

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功能定位、人才市场需求,秉承“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求创新”办学传统,服务国家和西部经济发展需求,对标世界一流,经济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经济学基础,掌握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具备运用数理工具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级政府政策部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与管理工作,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学人才。

培养特色

第一,经济学教学与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创新相融合。教学致力于全面阐释经济学理论内核和逻辑体系,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需求,实现理论教学与理论创新的有机融合。

第二,经济学专业训练与创新性思维培育相贯通。立足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长远目标,着眼于夯实学生理论、工具和写作基础,致力于学本性、融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培养,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知名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

第三,经济学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相对接。创办经济高质量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省级智库和实践教学平台,精准对接国家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的需求。


四、培养计划和核心课程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共148学分,其中课程教学122学分,集中实践18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课程教学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37学分、经济学大类平台课程52学分和专业课33学分。大一和大二主要学习通识和经济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在大三和大四学年。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2.5学分)中级宏观经济(2.5学分)发展经济学(2学分)中外经济史(2学分)国际经济学(2学分)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学(2.5学分)现代经济学前沿(2学分)


五、培养平台

类型

名称

级别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经济高质量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省部级

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聚石云库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省部级


六、学生获奖



七、升学与就业

根据近三年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去向,经济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有大约40%的继续深造,其中33.3%的为国内升学,6.7%的为国外境外深造,还有60%在国内政府部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就业。

1)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2)国外境外知名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美国雪城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3)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公务员、选调生和国家基层计划等。

4)金融机构: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5)其他企事业单位:中国东方航空、中烟集团、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等。



学校首页 数据库 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