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知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教学通知 - 正文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问答(二)

发布时间:2025-04-01 点击:

1.问:新一轮审核评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2.问:新一轮审核评估大学质量文化是什么?

答:“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五自质量文化。

3.问:什么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审核评估新理念?

答:“学生中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产出导向”强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注重评价学校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以及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评价办学水平。“持续改进”强调对人才培养全链条形成质量闭环管理,促进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和大学质量文化,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提升质量。

4.问:如何理解和把握审核评估的“五个度”?

答:审核评估以“五个度(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作为质量标准,即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五个度”涵盖了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既是衡量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准则,也是审核评估的基准和尺度。

达成度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由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实现预先设定目标的程度。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学校的历史传承、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特征作为确定依据,体现人才培养核心地位,规约并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应在学校师生中达成共识,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因此,达成度是方向性指引,在于激励高校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依照自身的基础和发展特点充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适应度反映的是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理性定位为前提,考虑高校的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长远规划定位,规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支撑人才培养总目标和规约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为双重任务。因此,适应度在于超越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状态而趋近于同步甚至前瞻,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本科教学的价值追求,强调个性化和可选择性。

保障度主要是对本科教学经费与资源的描述或表达,考察核心是人、财、物等办学资源支撑本科教学的程度。如果高校教学经费、教师数量与结构、教学投入与水平、教师产学研用能力、教学设施条件保障度低,那么本科教学就不可能达到高质量水平。因此,保障度以保证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充足,生均教学资源能够很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为目标。

有效度主要是由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效果体现出来。这也就意味着,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因素、质量监控、质量改进等内容是其考察的重点。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和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监控需要校级层面的统筹规划,更需要打破校级职能部门与二级院系之间的协调壁垒,发挥院系主体责任。因此,有效度以自觉自律的质量文化为价值追求,保障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

满意度是指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或利益的程度。满意度将学生、用人单位的主体性、内在需要、利益诉求等纳入其框架,表现人群特征、组织特征和职能特征。因此,满意度是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聚焦社会主体的窗口,促使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使资源、质量要素配置更加优化。

“五个度”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多向互动关系。适应度、保障度和有效度是达成度和满意度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本科教学的适应度、保障度和有效度高,其达成度和满意度也必然高。


5. 问: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有哪些举措?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破立并举,将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作为考察重点,提出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在评估工作中旗帜鲜明地强调立德树人评估导向,加强对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考察。

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避免单纯根据量化指标判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考察学校是否确立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机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在领导体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突出教书育人实绩。

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获得感,从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转变,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

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境外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参与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6. 问:如何理解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

答: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是新一轮审核评估制度设计的核心和关键,不仅是评估方法手段上的创新,更是评估思想理念上的丰富和发展。线上评估本身就是评估,而不是评估前的准备阶段,只有准确把握定位和内涵,才能保障新一轮审核评估落地实施“不走样”。与上轮审核评估不同,新一轮审核评估增加线上评估环节,就是要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灵活优势,调动更多的专家资源、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更加全面、深入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审核,与入校评估形成“1+1>2”合力,进一步突显审核评估为学校发展“诊断开方”的初心。

7. 问: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强化持续改进?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明确了5年一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强化持续改进,让审核评估“长牙齿”。一方面把上轮评估整改情况作为申请受理的门槛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增设审核评估问题清单,特别针对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采取“台账销号”方式一抓到底,限期整改。建立“回头看”随机督导复查机制,对整改期内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等问责措施,增强评估整改的硬度和刚性约束。

实行限期整改和持续改进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把审核评估与学校“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的落实结合起来,把当前举措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导复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有助于压实学校评估整改主体责任,形成内外联动的“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闭环,不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8. 问: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的初衷和用意是什么?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宗旨是“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16字方针,既保证对国家负责、守好底线,又体现为学校服务,旨在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从本质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要给高校划分等级,而是通过专家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校内与校外集体“会诊”,当好“医生”和“教练”,帮助学校找到真正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尊重高校的自主选择权和专家的专业裁量权,突出为高校提供诊断服务,而非“猫鼠游戏”。参评高校、评估专家、评估机构形成一个质量共同体,围绕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共商共研、同题共答。一方面挖掘出影响和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发现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特色,凸显评估的“指挥棒”作用,靶向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

9. 问: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对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作用?

答:一是坚持以评估思想理念引导改革。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对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先进理念,将其作为引领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强调教育产出质量,以质量保障机制和能力为评估重点,促进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二是坚持以评估要点指标推动改革。坚持对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要求,加强对思政教育、本科地位、学生发展、卓越教学、双创教育等方面的审核,衔接“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引领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让教学改革“动起来”,推进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改革新进展,实现改革新突破。

三是坚持以评估整改促进改革。增设审核评估问题清单,特别针对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采取“台帐销号”方式一抓到底。实行限期整改,落实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导复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促进学校增强问题意识和整改意识,扎实解决学校存在的影响本科教育教学主要问题。

10. 问:学校如何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抓手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统领,强调高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二是强化基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完整、全面地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服务体制、资源保障条件等都要围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来谋划和建设;三是强化制度,建立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健全学校党委、行政定期研究立德树人工作制度,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推进,从体制机制层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实举措”,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


转载自 https://jwc.xjtu.edu.cn/info/1227/8537.htm 

https://jwc.xjtu.edu.cn/info/1227/8538.htm

https://jwc.xjtu.edu.cn/info/1227/8539.htm


学校首页 数据库 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