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经济与金融学院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25-03-11 点击:277

全国两会期间,经济与金融学院全体师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高度关注两会动态,并结合自身教学科研领域展开热烈讨论,畅谈学习体会。

财政系教授宋丽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作为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两会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聚焦经济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中重大政策问题,深入开展实践调研,坚持科学实证精神,勇于创新理论知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提供智库服务。未来,我将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探索学科发展规律,积极应对AI对教育的变革,利用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需求的变化,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金融系教授马草原:李强总理在两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凝聚了共识、鼓舞了人心,并且针对我国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围绕提振消费、科教兴国、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要领域对今后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目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经济建设领域,一定要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当前,虽然面临着不少的风险挑战和发展难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依靠超大规模的需求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紧抓有利时机积极作为,一定能战胜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电子商务系教授王乐:2025年全国两会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平台经济规范治理”列为重点议题,为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我深受鼓舞。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与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需以法治为根基,构建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协同的治理体系。数据产权界定、数据要素交易定价机制探索、数据流通、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2025年的两会报告对这些基础性问题做出了制度性指引。两会报告也鼓舞我们,研究问题要回应国家重大关切、立足于解决我国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这坚定了我现有的研究方向。作为西迁精神的传承者,我将继续扎根西部,将自身的研究方向与国家的重大需求联系起来,聚焦数据安全与平台治理的交叉领域,围绕“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及其价值释放”,结合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前沿理论和方法,从提升数据质量保障数据价值生成,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数据价值流转,数据流通共享促进数据价值增值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产业经济与贸易系青年教师亢延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与我近期在《管理世界》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内容高度契合。作为一名年轻科研工作者,我认为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支持,更是对深化科研评价机制改革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基于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我们发现,现行高校科技评价机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结构性问题,导致高校专利转化率仅为3.9%,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核压力下,高校倾向于与议价能力较低的小规模企业合作,以更低投入获取专利第一申请人身份,提高专利数量但牺牲了质量。这种以“第一作者”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不仅扭曲了科研人员的创新行为,更阻碍了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与转化。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我们的实证研究证实,当高校研究方向与地方产业布局精准对接时,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率会显著提升。因此,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我认为需要重点推进三方面改革:一是创新国家实验室运行机制,弱化数量型考核指标,强化对科研质量和转化效果的评价;二是推动高校与区域创新中心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方向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坚持质量优先、突出转化导向”的分类评价标准。作为新时代高校科研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布局的号召,主动对接区域创新需求,推动自身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区域发展,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智慧。

研究生辅导员朱博文:通过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在新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我也真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发展高质量教育的坚定决心。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需清醒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两会中强调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指引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在日常工作中,善用新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引领、感恩教育、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与AI相结合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多样化品牌活动,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硕士研究生冯晓雯:2025年全国两会锚定高质量发展蓝图,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基调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报告围绕“科技、创新、消费”高频词,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为我们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构筑未来竞争力。报告首次提出“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方向,并通过“人工智能+”行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政策,推动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支持大模型应用、培育智能终端,到打造零碳园区、发展生物制造,中国正以技术突破重塑产业链条。尤其“耐心资本”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对长周期、高风险创新领域的政策包容,为量子科技、新材料等“硬科技”突破注入信心。消费升级释放内需潜能,激活经济内生动力。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智慧适老化改造提升服务供给,跨境电商与新型离岸贸易拓宽全球市场,政策组合拳直指消费结构性升级。报告不仅关注传统消费扩容,更通过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场景培育,推动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协同进化。特别是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融入数字基础设施,既缩小城乡消费鸿沟,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作为经金学子,我们应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能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首页 数据库 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