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名录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名录 - 正文

李国平

发布时间:2011-03-13 点击: 分享到:
 李国平 教授
 工作地点:教学楼819
 邮  箱:laogplee@mail.xjtu.edu.cn

 

教育经历:

1984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1985—1994,人文学院社科系任教;

1985—1993,西安交通大学社科系经济学教研室任教;

1994—1999,西交大人文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

1999年至今,西安交大经金学院国贸系任教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专业领域: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与城市产业分布、区域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权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主讲课程:

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产业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

 

论文:

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分析,《中国社会科学》, 2001年第2期

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产业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第9期

专业化产业集聚、空间成本与区域工业化,《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4期

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经济学家》, 2002年第4期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供给问题,《光明日报》,2000年12月19日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地理学报》,2007年第10期

使用者成本法的完善与美国油气资源使用者成本的估算,《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第6期

使用者成本法及其在煤炭资源价值折耗测算中的应用,《资源科学》,2004年第5期

“Inter-Regional Output Spillovers in China: Disentangling National from Regional Shocks”, Australian Journal of Regional Studies,2007,13(3):165-191.

“Regional Output Spillovers in China: Estimates from A VAR Model”,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7,86(1):101-122.

“Inter-Regional Spillovers in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Common Shock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gion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8,19(1):32-52.

“Inter-Regional Spillovers of Policy Shocks in China”, Regional Studies, 2010,44(1): 87-101.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及政策分析:Harris-Todaro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综合,《世界经济》,2009年第3期

基于EKC框架的社会资本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1995-2007年面板数据,《统计研究》,2009年第5期

梯度理论创新与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

生态效益、经济租金对生态保护受偿意愿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11期

中国生态补偿40年: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基于拉姆塞-卡斯-库普曼宏观增长模型,《资源科学》,2017年第9期

比较视角下退耕还林补偿的农村经济福利效应——基于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17年第7期

地方政府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公地悲剧”理论与中国的实证,《软科学》,2016年第11期

最小安全标准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管理学刊》,2016年第4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区域分工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3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资源科学》,2015年第10期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研究——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旅游学刊》,2015年第3期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农户行为选择及损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5期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经济学家》,2013第2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效果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第5期

环境规制、FDI与“污染避难所”效应——中国工业行业异质性视角的经验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第10期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1999~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4期

榆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改善支付意愿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3期

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评价——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当代经济科学》,2011第4期

产资源税计征公式改革研究,《资源科学》,2011年第5期

我国产业集聚原因的探讨——基于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的新视角,《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地区经济发展对比较优势偏离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1期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环境破坏损失价值评估,《统计研究》,2006年第3期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经济科学》, 2006年第5期

关系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及其评析,《经济地理》, 2006年第5期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效率特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应用”,主持人,1997—199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支持系统”,主持人,2000-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广义梯度理论研究” ,主持人,2002-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北非再生性资源开发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主持人,2003-2006;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首席专家,2009-20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首席专家,2013-2017;

教育部专项,“中国区域贫困的形成机理和减贫对策研究”,主持人,2017--2018;

 

专著:

西安产业协调发展及结构调整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发展,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9

Linkages between China's Regions: Measurement and Policy, Edward Elgar, Cheltenham, UK, 2008

中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测度及补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

产业集群演进机理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9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2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补偿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5

 

获奖情况:

1993年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5年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5年获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8年获陕西省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经济理论工作者奖

2004年获陕西省第七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2年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校首页 数据库 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