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OA系统 | 信息门户 | 教师主页 | 思源信箱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师资队伍>>正文

冯根福

2011年03月13日 11:18  点击:[]


 冯根福   教 授
 工作地点:教学楼123
 邮  箱:fgf @mail.xjtu.edu.cn

    经济学博士,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专家津贴。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校党委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

    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管理》杂志学术顾问、多家学术杂志编委。多家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性学术组织ASIA-PACIFIC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副主席。

工作经历

2016年2月至今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2000年8月至2016年1月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

1998年至2000年7月任原陕西财经学院工商学院院长

1988年至2000年任原陕西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

1988年至今任《当代经济科学》常务副主编、主编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聘为原陕西财经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

1975年4月至1978年8月陕西渭南插队知青

教育背景

1978.09-1982.12 陕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学习,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5.09-1988.07 陕西财经学院物资经济系学习,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09-1997.07 陕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学习,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1.03-1992.03 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参加教育部人员出国学习培训

1992.06-1992.11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选派的高访学者赴德国中央银行学习

1994.06-1994.12 作为国家教育部选派的高访学者赴英国SUSSEX大学学习

2002.07-2002.10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作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与公司战略、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等。

主讲课程:

现代公司治理、经济研究方法论、企业改革与金融发展专题研究等。

独立与合作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中文论文

1. 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增值”与“攫取”的权衡视角,《经济研究》, 2018 年第 02 期。

2. 银行业结构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商业银行分省数据和双向距离函数的再检验,《经济研究》, 2016 年第 11 期。

3. 宏观政策转型、行政性干预调整与通胀预期管理,《经济研究》, 2016 年第 04 期。

4. 中国是否挤占了OECD成员国的对外投资?,《经济研究》, 2014 年第 11 期。

5. 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分解,《经济研究》, 2013 年第 08 期。

6.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03 期。

7.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经济研究》, 2011 年第 08 期。

8.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理论探索——第十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综述,《经济研究》, 2010 年第 12 期。

9. 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收入收敛性,《经济研究》, 2008 年第 10 期。

10. 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经济研究》, 2006 年第 12 期。

11. 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 2005 年第 07 期。

12.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兼论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新思路,《经济研究》, 2004 年第 12 期。

13.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 2004 年第 08 期。

1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动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 2002 年第 08 期。

15.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1 年第 01 期。

16. 马克思的均衡价值理论,《经济研究》, 1988 年第 07 期。

17. 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未定稿)》,1989年第6期。

18. 贸易、FDI、无形技术外溢与中国技术进步,《管理世界》, 2012 年第 09 期。

19. 中国黄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 2011 年第 11 期。

20.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分段线性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和评价,《中国工业经济》, 2016 年第 10 期。

21.  外资进入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中国工业经济》, 2015 年第 12 期。

22.  基于DEA窗口模型的中国省际能源与环境效率评估,《中国工业经济》, 2013 年第 07 期。

23.  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中国工业经济》, 2012 年第 06 期。

24.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中国工业经济》, 2011 年第 04 期。

25.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2008 年第 07 期。

26.  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2007 年第 11 期。

27.  信息产业标准的形成机制及其效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 2006 年第 01 期。

28.  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2006 年第 11 期。

29.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2005 年第 03 期。

30.  公司股权的“市场结构”类型与股东治理行为,《中国工业经济》, 2004 年第 06 期。

31.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新分析——兼评国内外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工业经济》, 2002 年第 11 期。

32.  上市公司绩效多角度综合评价及其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2001 年第 12 期。

33.  股票流动性会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吗?,《金融研究》, 2017 年第 03 期。

34.  异质债务、企业规模与R&D投入,《金融研究》, 2011 年第 01 期。

35.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异质门槛效应视角,《经济管理》, 2015 年第 12 期。

36.  异质并购、债务治理与股东收益,《经济管理》, 2015 年第 05 期。

37.  知识溢出、影响策略与加工贸易企业成长,《经济管理》, 2014 年第 01 期。

38.  组织内部知识转移机制、组织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经济管理》, 2013 年第 01 期。

39.  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存在租金攫取吗?《经济管理》, 2011 年第 01 期。

40.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对公司成长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 2009 年第 12 期。

41.  西方企业并购理论:属性、动机与影响,《经济管理》, 2002 年第 16 期。

我国地区间用于科技发展的研发绩效评估与比较,《财贸经济》, 2006 年第 11 期。

42.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自利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 2004 年第 06 期。

43.  西方金融市场效率理论发展述评,《财贸经济》, 2003 年第 07 期。

44.  级差效益不足的竞争性路桥定价的经济学分析——湖北省襄樊市汉江一桥捆绑收费案例分析,《财贸经济》, 2002 年第 08 期。

45.  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利用绩效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 2001 年第 06 期。

46.  中国百货零售企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 2000 年第 09 期。

47.  连锁经营与单体经营中的交易费用分析,《财贸经济》, 1996 年第 04 期。

48.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问题,《财贸经济》, 1991 年第 09 期。

49.  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和市场疲软的思考,《财贸经济》, 1990 年第 09 期。

50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统计研究》, 2013 年第 06 期。

51.中国碳强度对行业发展、能源效率及中间投入系数的弹性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05 期。

52.  对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现状的思考:问题与政策建议,《财政研究》, 2009 年第 08 期。

53.中国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经济学家》, 2016 年第 02 期。

54.  中国公司治理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经济学家》, 2006 年第 03 期。

55.  中国民航业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其有效性分析,《经济学家》, 2004 年第 06 期。

56.  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的时间统计特征研究,《经济学家》, 2003 年第 04 期。

57.  上市公司产业与区域分布、规模及绩效,《经济学家》, 2001 年第 06 期。

58.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学家》, 2000 年第 05 期。

59.  现代公司法人所有权安排的特征、原则和框架,《经济学家》, 1997 年第 05 期。

60.  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攻克人类“公平与效率”难题的中国贡献,《当代经济科学》, 2017 年第 06 期。

61.  “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当代经济科学》, 2016 年第 06 期。

62.  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四点思考,《当代经济科学》, 2015 年第 03 期。

63.  我国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当代经济科学》, 2013 年第 06 期。

64.  国有垄断行业引进民资的策略选择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当代经济科学》, 2012 年第 04 期。

65.  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空间分布关系的实证检验,《当代经济科学》, 2011 年第 06 期。

66.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当代经济科学》, 2010 年第 02 期。

67.  股票市场、融资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当代经济科学》, 2009 年第 03 期。

68.  股权分置改革、产权属性、竞争环境与公司绩效——来自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当代经济科学》, 2008 年第 05 期。

69.  《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评介,《当代经济科学》, 2006 年第 02 期。

70.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当代经济科学》, 2005 年第 06 期。

71.  关于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科学》, 2001 年第 06 期。

72.  西方国家公司经理行为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比较研究,《当代经济科学》, 1998 年第 06 期。

73.  西方主要国家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监控机制比较研究,《当代经济科学》, 1997 年第 06 期。

74.  中国大中型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选择的理性思考,《当代经济科学》, 1996 年第 02 期。

75.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研究战略的思考,《当代经济科学》, 1995 年第 03 期。

76.  试论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过程中的特殊功能,《当代经济科学》, 1994 年第 01 期。

77.  九十年代我国工业的调整、改革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和国家计委产业政策研究室召开的“工业调整与发展问题讨论会”综述,《当代经济科学》, 1991 年第 01 期。

78.  变革“劳动力”概念与发展传统价值源泉理论——论活劳动、物化劳动以及参与劳动过程的自然力共同创造价值,《当代经济科学》, 1989 年第 03 期。

79.  有计划的生产价格是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形成基础,《赣江经济》, 1987 年第 04 期。

80.  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业余劳动,《赣江经济》, 1983 年第 06 期。

81.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角色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04 期。

82.  马克思长期供求理论研究(下),《价格理论与实践》, 1992 年第 12 期。

83.  马克思长期供求理论研究(上),《价格理论与实践》, 1992 年第 11 期。

84.  民航业的需求差别定价:特点和运用,《经济科学》, 2003 年第 05 期。

85.  劳动者、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 1987 年第 01 期。

86.  试论社会主义业余劳动,《经济问题》, 1985 年第 09 期。

87.  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所有关系——与伍昂等同志商榷,《经济问题》, 1981 年第 06 期。

88.  关于所有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经济问题探索》, 1982 年第 04 期。

89.  试论社会主义企业竞争与技术交流的矛盾,《经济问题探索》, 1981 年第 02 期。

90.  加快西安地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改组的思路、对策与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 2001b 年第 08 期。

91.  我国黄金产业技术进步现状及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年第 18 期。

92.  关于研究和制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青海社会科学》, 1984 年第 02 期。

93.  资本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求索》, 2008 年第 10 期。

94.  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人口与经济》, 2011 年第 03 期。

95.  关于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外部监督机制的思考,《人文杂志》, 2001 年第 03 期。

96.  职位垄断论,《人文杂志》, 1996 年第 03 期。

97.  通货膨胀中的企业定价扭曲行为及其治理,《人文杂志》, 1990 年第 02 期。

98.  研究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思路——简评郝云宏等著《国有资本经营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06 期。

99.  关于所有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2 年第 05 期。

100.  关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体系的探讨,《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6 年第 02 期。

101.  论地区经济优势,《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5 年第 02 期。

102.  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目标,《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4 年第 01 期。

103.  试论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科学含义,《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3b 年第 02 期。

104.  《资本论》的科学真理永放先芒——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3 年第 01 期。

105.  无定额人员如何推行经济责任制——国营西安红旗手表厂动力车间实行计分奖励制调查,《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2 年第 02 期。

106.  关于考察劳动力所有关系方法的一点意见,《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1 年第 04 期。

107.  试论社会主义企业竞争与技术交流的矛盾,《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0 年第 03 期。

108.  融资约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04 期。

109.  试论开发大西北的物资流通战略,《社会科学》, 1984 年第 04 期。

110.  国家审计在防范区域金融风险中的作用研究,《审计研究》, 2015 年第 06 期。

111.  试论我国生态农业生产力,《生产力研究》, 1992 年第 01 期。

112.  高值技术人员股份份额评估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年第 12 期。

113.  人口结构转变、家庭教育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04 期。

114.  企业所有制结构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动态关联研究——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VAR模型实证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 04 期。

115.  煤炭资源开发企业生态补偿责任履行意愿的实证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 04 期。

116.  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影响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01 期。

117.  中国黄金产业效率分析——以中国黄金上市公司为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05 期。

118.  上市公司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评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01 期。

119. 三位院长、博士生导师评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报告——《央行文化理论与实践——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探索》,《西部金融》, 2009 年第 01 期。

120.基于DEA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评价,《系统工程》, 2004 年第 01 期。

121.生产责任制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吗?,《学习与探索》, 1982 年第 04 期。

122 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分析,《证券市场导报》, 2005 年第 05 期。

123.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碳减排的作用,《中国经济问题》, 2011 年第 03 期。

124.关于宏观金融调控的深化问题,《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1 年第 04 期。

125.机动车辆保险欺诈检测系统及团伙识别研究,《保险研究》, 2017 年第 02 期。

126.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 年第 01 期。

127.我国能矿资源价格改革的经济学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 年第 01 期。

128.关于我国生产资料价格改革问题的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6 年第 02 期。

129.经济结构经济学初探,《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3 年第 03 期。

130.中国银行业涉及上市公司担保的行业和区域聚类分析,《财经问题研究》, 2006 年第 05 期。

 

(二)SSCI源期刊论文

 

[1].   Sui B, Feng G F, Chang C P. The pioneer evidence of contagious corruption[J]. Quality & Quantity, 2018(4):1-24.

[2].   Wen J, Yang X Y, Feng G F, Sui B, Chang C P. The comovement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J]. Quality & Quantity, 2017, 51:1-18.

[3].   Feng G F, Sui B, Dong M Y, Jiang C X, Chang C P. Border is better than distance? Contagious corruption in one belt one road economies[J]. Quality & Quantity, 2017(4):1-20.

[4].   Shuangyan Li, Genfu Feng, Guangjun Cao. The role of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effective tax rat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private firms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16,24:3-4, 323-338.

[5].   Wen J, Feng G F, Chang C P, Feng Z Z. Stock liquidity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new evidence from China[J].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2017.

[6].   Yu G, Yao L, Cheng M, Feng G F. How does market learning affect radical innovation? The moderation roles of horizontal ties and vertical t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17, 32(1):57-74.

[7].   Wen J, Hao Y, Feng G F, Chang C P.. Does government ideology influenc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idence based on a new dataset[J]. Economic Systems, 2016, 40(2):232-246.

[8].   Chang C P, Lee C C, Feng G F, Ning S.L. . Does higher government debt link to higher social expenditure? New method, new evidence[J]. Applied Economics, 2016, 48(16):1-23.

[9].   Li F, Feng G. Study on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Under Mechanism Analysis Method[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16.

[10].  Jiang C, Yao S, Feng G. Bank ownership, privat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a transition country[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3, 37(9):3364-3372.

[11].  Zhu Q, Guo Y, Wang S, Feng G. Household Energy Demand Evolutionary Trace: What Happened to the Fringe of Xi'an City?[C]//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IEEE, 2012:470-475.

[12].  Zhu Q, Guo Y, Feng G.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Forecasting with BVAR Model Up to 2015[C]// Fif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 IEEE, 2012:654-659.

[13].  Li S, Feng G, Cao G. Private Benefits of Managerial Control, Government Ownership, and Acquirer Returns: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State‐Controlled Listed Companies[J].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12, 29(2):165–176.

[14].  Jiang C, Feng G, Zhang 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ank performance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 Business Studies, 2012, 10(2):131-146.

[15].  Yao S, Han Z, Feng G. Ownership Reform, Foreign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World Economy, 2008, 31(10):1310–1326.

[16].  Yao S, Wei K, Feng G, Song 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FDI: The perspective of newly industrialising economie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6, 35(1):211-234.

获奖情况:

[1] 论文《中国大中型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理论思考》,获“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奖人:冯根福,1998年12月。

[] 研究报告《陕西省莲花寺石渣厂脱困咨询报告》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国有重点企业脱困咨询报告一等奖”,冯根福等人。

[3] 论文《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获“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人:冯根福,2007年8月。

[4] 论文《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获“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获奖人:冯根福、刘志

勇、蒋文定,2012年1月。

 

上一条:孙 早 下一条:郝渊晓

关闭

您是本站第
12823747
位访问者,当前 人在线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4号 电话:029-82656840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