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OA系统 | 信息门户 | 教师主页 | 思源信箱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资讯>>学院新闻>>正文

【博文有约】第90期|姚洋教授专访

2024年06月25日 16:11  点击:[]


【嘉宾介绍】姚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姚洋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获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2016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2008、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浦山国际经济学奖(2008年、2010年)、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08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制度转型、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同时担任《经济学(季刊)》主编、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

Q1:姚洋教授您好,曾经看到过您在《中国2049》一书中探讨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基于当前的债务问题,您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预测有何调整或新的展望?

A1:我认为在2030年之前,我国潜在的GDP增长速度达到5.5%问题不大。一方面,我国的储蓄率仍然非常高;另一方面,我国的创新发展突飞猛进,这对经济增速达到5.5%这一数值是有一定保障的。当然,到了发展后期,我们的增长数据会逐渐下降。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到2049年我国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美国的45%,但遗憾的是,大家容易被短期的现象所左右。例如,美国近两年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其名义GDP仍然保持非常快的增长。而因我国相对于美国呈现出下降趋势,使得一些人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潜力存疑。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美元的升值态势是不可持续的,美国的物价上涨,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早在2016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以我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预测并没有太大变化或新的调整。

Q2:您在多本著作中提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维问题,包括土地制度、农业发展等。在当前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您认为这些领域应如何改革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2:首先,我认为中国的债务不大。很多中国人,包括我们的一些经济学家对债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基于自然经济形成的,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如果这个错误认知不改,我们想提振信心就无从谈起。当前,整个中国经济处于准通缩的境地,大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不高,只有政府加杠杆才能够助推经济。政府要加杠杆,首先就要破除对于债务的错误认识。

此外,解决现阶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革。事实上,有一些90年代的改革的成果正在慢慢地淡化,因而巩固之前的改革成果恐怕比现阶段推动新的改革更加重要。我们需要巩固90年代改革的成果,然后将这些成果用理论固定下来,为当前及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实际的参考和指导。

Q3:您强调要维护90年代的改革成果。您觉得应该重点维护哪些成果?

A3:首先,是关于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是必须要维护的。根据1993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结合近二十几年我国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可以得到结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一个混合经济体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是现阶段必须坚持的关键点。第二,在分配制度方面,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在实践中按照要素贡献分配收入、保持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三,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有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处于辅助地位,为积极主动的微观市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以上这三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Q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居民储蓄率较高,但消费似乎并不积极,你认为我国的内需潜力应该如何释放?

A4: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要政府先行。老百姓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行为跟他们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好坏直接相关,消费和投资增长会刺激经济复苏,而经济良好发展又会提升整个社会的信心,正向拉动消费和投资进一步增加。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外力推动经济先转起来,显然,目前这个外力只能来自于政府加杠杆,以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和投资发展。将扩大内需规划作为一个长期战略,说明了大家意识到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未来中长期时间内的重要增长引擎。总体而言就是把经济打上去,经济上去了,消费自然也就上去了。

Q5: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现在,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热词,我们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A5:经济学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会经历从劳动力扩张、资本积累,过渡到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这样一个阶段。我国现在的人口增速在下降,劳动人口数量其实早几年前就开始下降了,同时,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所以我们要提高技术进步率,这是提出来新质生产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此外,我认为国家发展也需要一个凝聚大家共识的主题,给大家一个新的发展目标。新质生产力与之前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相近,但也有所差别。高质量发展更加强调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淘汰一些发展落后、高污染的产能,而新质生产力更多的是强调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话,那么所有的产业其实都可以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比其他国家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长远规划。所以,我们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还有个更宏大的目标,就是为未来的中国经济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是当前提出来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所在。

Q6:从2023年开始,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踊跃走向海外,“不出海就出局”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请问您是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大量“出海”的现象?您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A6:中国企业大量“出海”是个很好的现象,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自然就会寻求出海;另一方面是我国在2010年之前就积累了海量的生产能力而国际需求却有所下降,这时企业也需要出海。当然,美国不断加剧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也促使我们很多企业出海。但出海就是个好事儿,这表明中国企业已经具备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也展现出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强劲。政府的政策应在保障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全球市场。

 

 

 

 

经金学院

2024年6月25日

上一条: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第三届结业暨第五届开班典礼圆满举办 下一条:“烟火碑林,相约一夏”-- 2024年2021级财政专业集中生产实习启动仪式

关闭

您是本站第
13475310
位访问者,当前 人在线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4号 电话:029-82656840 邮编:710061